(原标题:和巴菲特学习鉴别财务陷阱的方法)
图虫创意/供图 彭春霞/制图 |
陈嘉禾
在证券投资中,企业的价值是投资的基石。而在判断企业价值的工作中,财务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不过,财务分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资料图片)
基础的财务分析方法,比如企业增长速度、盈利能力、现金流质量、资产负债结构等,不少地方都有介绍,只要有心的投资者,很快都能学会,并没有太大难度。
财务分析的学问,难就难在如果财务报表有问题怎么办?如果上市公司刻意利用会计准则中的漏洞误导投资者怎么办?甚至如果是上市公司故意进行财务造假,又怎么办?在历史上,财务报表好看但是公司其实出了问题的案例,可谓屡见不鲜。
投资者应该如何分析财务报表,才能得到关于企业的实情呢?这里,就让我们跟股神沃伦·巴菲特来学习三种鉴别财务陷阱的方法。
在2003年2月发布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写出了三种鉴别虚假,或者说有水分、有陷阱的财务报表的方法。这三种方法分别是:发现蟑螂法、刨根问底法、警惕自夸法。
发现蟑螂法
对于“发现蟑螂法”,巴菲特曾经表示:“首先,警惕那些发布了不够扎实的财务数据的上市公司。比如,如果一家公司不把股票期权进行费用化处理,或者其对养老金的会计处理过于大方,等等情况,你就得小心。”
如果企业管理层在某些可以看得见的地方,采取了比较糟糕的处理方法,那么在看不见的地方,他们一定会做一样的事情,甚至做得更过分。这就好比,当你在厨房里看到一只蟑螂的时候,极大概率你的厨房里不止这一只蟑螂。
在这种“发现蟑螂法”里,巴菲特指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财务报表理解方法。如果报表里有问题,比如折旧计提不彻底、商誉虚高、研发费用资本化过高,那么大概率不止这么一点问题。既然阳光下都有黑暗,那么没有阳光的地方只会更糟糕。
比如,某科技类上市公司在爆雷之前,投资者询问公司为什么视频资产的折旧,使用了和实际视频类资产产生效益的规律不十分相应的直线折旧法,而不使用更贴近视频资产折旧规律的加速折旧法。面对问题,公司并没有能给出妥善的答案。后来,这家公司的财务上爆出了大雷。
反过来,如果我们看到一家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有特别踏实的改变出现,而这种改变也没有被上市公司有意放在年报的开头大张旗鼓地宣传,那么这种“善良的蟑螂”往往意味着还有更多“善良的蟑螂”,实际情况可能比财务报表的数字更好。
比如,有一次一家公司发布了一则小小的公告,准备把固定资产残值率从3%下降到0%。这意味着对财务报表来说,数字会变得难看,利润和净资产会因此下降。
但是,公司的实际情况会因此改变吗?显然不会,用旧了的资产还能不能继续用,和会计上给出0%还是3%的残值率,其实毫无关系。后来,这只“善良的蟑螂”果然预示了未来,这家公司之后的财务报表比市场预期的好了不少。
其实,人世间的智慧,往往是古今同理的。今天的巴菲特会“发现蟑螂法”,中国古代的孔子也会“发现蟑螂”。
在《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了一则孔子的故事。在当时,鲁国的公索氏准备祭祀,结果没搞成,因为祭祀用的牲畜跑掉了。孔子听说以后,就做出判断:“公索氏比及三年必亡矣。”公索氏三年之内,必将灭亡。
后来,只过了一年,公索氏果然就灭亡了。孔子的弟子们就问:夫子您怎么知道,公索氏必然灭亡呢?
孔子回答说:“夫祭者,孝子所以自尽于其亲。将祭而亡其牲,则其余所亡者多矣。若此而不亡者,未之有也。”祭祀是孝子奉亲的大事,都准备祭祀了,结果祭祀用的牲畜还能给跑掉了,这么大的事儿都能疏忽,那么可见疏忽的太多了。(这只蟑螂这么大,那么其它的蟑螂可见有多少。)如此而不灭亡,是不可能的事情。
刨根问底法
巴菲特的第二种发现财务陷阱的方法,叫做“刨根问底法”。原文如下:
“模棱两可、让人猜不透的财务报表附注,往往意味着不可信任的公司管理层。如果你不能理解一项财务报表中的附注,或者对企业管理层的一些表述感到没法理解(在自身水平足够的前提下),那么往往是因为企业管理层压根就没想让你搞明白。比如说,安然公司(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财务造假公司)关于某些交易的描述,就一直让我很困扰。”
在这种方法里,巴菲特指出,投资者需要对报表里的重要问题刨根问底。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报表里有明显的搞不清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又没法得到合理的解释,那么这些事情往往事关重大。
比如,在A股的造假历史上,“存贷双高”曾经是一些财务造假公司著名的标志。在这些公司的报表上,公司同时存在大量的现金类资产,以及大量的贷款。也就是说,公司的存款和贷款,两个项目都很高。
那么,这些公司为什么不干脆用大量的现金还了贷款呢?要知道,现金的财务收入,一般来说是肯定低于贷款成本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并不会做亏本买卖。
在当时,有些投资者对这些上市公司提出了“存贷双高”的疑问,但是很难得到上市公司详实的答案。结果,最后等这些公司爆雷以后,人们才明白,原来没有详实答案的原因,是因为根本给不出好答案。正如巴菲特所说:“投资者搞不懂的原因,是公司管理层根本没想让你搞懂。”
警惕自夸法
巴菲特所说的第三种鉴别财务陷阱的方法,叫做“警惕自夸法”。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经常预测、自夸自己公司的业绩,那么这种“好得不太真实”的情况,往往真的就不太真实。
巴菲特指出:“对于频繁对自己业绩和增长做出预期、自吹自擂的公司,要保持警惕。企业的经营往往充满变数,企业盈利往往很难一帆风顺地增长(除了投资银行编出来的那些数据以外)。我和查理·芒格不但不知道我们的公司明年会赚多少钱,甚至下个季度能赚多少钱都不知道。”
“因此,我们对那些宣称自己能预知企业盈利的CEO们表示怀疑,而且如果他们后来总是能达到自己预测的目标,那么我们会尤其怀疑。那些总是保证自己未来经营业绩,并且总是能达成的企业管理层,往往最终一定需要通过造假来完成他们的预测。”
说到这种“警惕自夸法”,让我立即想到了曾经开了几千家、现在全部关门的P2P(点对点网络借款)公司。
在P2P公司流行的年代,几乎所有的P2P公司都会宣称,自己可以给投资者稳定、高额的回报(远远高于银行能给的低利率),借此吸引客户,这和巴菲特所说的这种上市公司陷阱如出一辙。最后,几乎没有哪家P2P公司能够做到自己的保证。到了2022年,曾经营业过的近5000家P2P公司,已经全部停业,让人无限唏嘘。
以上三种方法,即发现蟑螂法、刨根问底法、警惕自夸法,就是巴菲特淳淳教导的三种鉴别财务陷阱的方法。对于巴菲特这样一位一辈子和企业打交道、超级成功的大型企业集团创始人,他所说的这三个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