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马俊】中国北方多地正持续遭受沙尘暴天气的袭扰。中国国家林草局23日透露,3月以来,中国共发生了4次沙尘天气过程,包括两次扬沙天气过程、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和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较去年同期(两次)偏多,较近20年同期(3.3次)也偏多。
据气象专家介绍,沙尘天气强度由轻至重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3月19日至22日发生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主要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和中国新疆南部,影响范围较大,强度较强。主要影响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15个省市自治区,受影响土地面积约362万平方公里,受影响人口约5.6亿人。其中,新疆若羌、甘肃张掖、内蒙古二连浩特、吉林白城等局地出现强沙尘暴。
专家表示,沙尘暴的形成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持久强劲的大风、沙尘源和低层大气不稳定,尤其是后者有利于强对流发展,可以把更多的沙尘卷扬得更高。对比这三个基本条件可以发现,最近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产生的风力较大,多地瞬时风速超过每秒20.8米,阵风达到9级以上,为沙尘天气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二是2月下旬到3月上旬蒙古国和中国西北地区等沙尘源区气温偏高,不稳定的空气状态提供了热力条件;三是2022年蒙古国南部植被生长状况与2021年和近20年平均状况相比均偏差,前期中国沙尘源区降水偏少,土壤墒情偏差,加之目前植被尚未返青,地表条件不利于抑制沙尘天气发生。
最近这次沙尘就源于蒙古国中部和我国西北部,覆盖最大范围近100万平方公里。北京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北方地区云微物理遥感图”显示,21日开始,受蒙古国低压后部大风天气影响,在中东部沙源地出现大范围起沙现象。21日夜间,沙尘进入我国境内,沙尘带宽度较大,自东北至甘肃大片区域PM10浓度达到“严重污染”水平,部分站点峰值接近每立方米1万微克。
有网友质疑,中国此前修建了三北防护林,并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如今沙尘暴仍在持续,是否意味着防沙治沙没有成效,防护林没有起到作用?中科院官方科普平台“科学大院”刊登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专家王素的分析称,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上,防护林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通过植被根系固沙、蓄水功能,可降低地表沙尘裸露面积,抑制、改善起沙条件,植被也可以减小局地扬沙,但对整个风场的改善毕竟有限。得益于长期的绿化建设,近50年来,我国沙尘天气逐渐减少。但他强调,研究发现,在厄尔尼诺年, 冬春季大风天气较少;而在反厄尔尼诺年,大风天气出现频繁,为沙尘暴出现提供了动力条件。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扬沙仍能被大风从未改造的沙漠中带起,在高空环流作用下席卷我国北方。我们需要认识到,沙尘暴无法被根治,植树造林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终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