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文/伍里川
去年“倒了”酸菜,今年轮到咸菜?在全国各地,潮汕咸菜“活跃”于各种餐馆之中,然而最近羊城晚报记者在当地调查发现,汕头市玉蕾食品实业有限公司制作橄榄菜的过程令人触目惊心、大倒胃口。
记者在汕头市龙湖区龙华街道南社村走访时发现,路边一堆随意堆放的芥菜浸入泥水中,已接近腐败,散发臭味。用木棍搅开,还可以看到一只只小的苍蝇在芥菜上方盘旋。然而如此肮脏的原料在经过盐渍、封存发酵、洗盐退淡、切碎、脱水、橄榄油煮等一系列工序后,就可摇身一变成为包装精美的“橄榄菜”,流入市场。作为一家产品曾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知名杂咸生产企业,如此践踏食品安全准则,令人惊讶,令人愤慨。
问题在于,劣质产品横行,不独玉蕾一家。在进行腌制菜质量调查的过程中,记者在走访时随机从6家腌制菜工厂收集了9款产品,送至第三方专业检测公司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显示,9款送检产品中,有8款产品被检测出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其中最严重的一款,二氧化硫残留值超出限定值5.3倍。二氧化硫残留值超标,意味着对人体的肝脏、肾脏造成损伤,并有致癌危险。这样的食品,和“毒物”有何区别?这样的“毒物”进了人的肚子里,一如安放了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燃”,严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而这么多厂家的产品均告“不安全”,无形中扩大了此类咸菜坑害消费者的范围和几率。是可忍熟不可忍?不严厉惩处,难以服众。
在此事曝光后,有数十名汕头市及汕头市龙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连夜赶到涉事企业,在现场进行取证调查。相信有关部门会给出权威结论。但经此事件,玉蕾的美誉度难保,网友跟帖发出“再也不吃”的怒吼便是明证。而如此一来,一个地方的特色产品经历漫长岁月所形成的品牌效应也可能毁于一旦,这将是更为严重的后果。这自然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但此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教训,依然引人深思。
其一,监管部门闻风而动,查处的声势浩大,表现出为民请命的责任心,这是必须予以肯定的。但食品安全监管,“运动战”向来不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常态化、动态化、全程性的监管,也没有关口前移的机制,那么就难以根绝“玉蕾”式乱象。原材料路边“呈臭”,三天有余,却无人过问,就足以说明内中原因。当地有关部门表态说,市场监管部门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这种认错态度是好的,但关键在于纠错后,将监管意识、监管力度、监管智慧加以实质提升。
其二,事件看似偶发,但存在必然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行业标准不完善。正如报道所言,作为潮汕地区耳熟能详的传统食品,其发展需要用更高的标准,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和监管,多年来以生产企业的产品标准作为质量控制依据,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民间制作咸菜,多以习惯为准绳,随意而为,这个散漫的过程中往往暗藏食品安全隐患。即便作为体量宏大的明星企业,如果对制作陋习习以为常、引为规则,也必然令食品质量关“失守”。此事爆出后,有关部门表示,接下来会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规范企业的生产,确保餐桌上的安全,回应了社会最大关切,但还应及早调查研判,以更高的食品标准引领企业规范生产食品。2019年10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公布了《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橄榄菜(征求意见稿)》,那么,早日结束征求意见过程,提上议事日程,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其三,监管和标准不足之外,个别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安全的责任心、敬畏心缺失,也是严重问题。即便行业内没有行之有效的更高标准,也不至于如此无畏、利欲熏心。“标准”之上还有“良知”,试问这么恶臭的食品,你们会给自己家人吃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难道这些厂家就无所忌惮吗?可以说,这样生产食品,早就有违法嫌疑了。打击食品生产乱象,剑指违法行为,需要有依法打出重拳、惩治到位的决心。对于问题企业当然不必“一棒子打死”,但机会是留给良知未泯、痛改前非者的。在消费者身心健康权益面前,没有特殊行业,没有“下不为例”。公众希望看到有错必究、有“恶”必惩、全力提高违法成本的治理局面,不希望风头一过一切又卷土重来。(作者是资深媒体评论员)(羊城晚报时评投稿邮箱:wbsp@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齐 谭洁文